-32%-工业级

2020-04-03 浏览次数:392

化学品俗名:

化学品英文名:Sodium hydroxide; Caustic soda

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:广泛用作中和剂,用于制造各种盐、肥皂、纸浆,整理棉织品、丝、粘胶纤维,橡胶制品的再生,金属清洗,电镀、漂白等。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*二部分     危险性概述

GHS类别:根据化学品分类、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,该产品分类如下:

        皮肤腐蚀/刺激,类别1A

        严重眼睛损伤/眼睛刺激性,类别1

        危害水生环境-急性危害,类别3

标签要素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警示词:危险

危险性说明: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;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;对水生生物有害。

预防措施:操作后彻底清洗,戴防护手套、穿防护服、戴防护眼镜、防护面罩。通风不良时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。使用中禁止进食、饮水。禁止排入环境中。

事故响应:如皮肤接触,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,就医。衣服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。若眼睛接触,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细心彻底冲洗,或用3%溶液冲洗,就医。若吸入,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,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,就医。若误食,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,不要催吐,可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,就医。本品不燃。根据不同的着火物质,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。防止造成灼伤。

安全储存:应密封并在阴凉、通风良好处储存。应与易(可)燃物及酸类等分开存放。

废弃处置:该物质及其包装作为危险废物处理。禁止使之进入任何地面排水沟或进入任何水体。用大量水冲洗,冲洗水中和调节至中性,再放入废水系统。包装容器归还厂商或清洗干净后存放在规定场所。

物理化学危险:本品不燃,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。

健康危害: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。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。吸入可能引起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。

环境危害:该物质对环境有害,对水生生物有害。禁止排入环境中。

*三部分     成分/组成信息

物质  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混合物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主要危险组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浓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AS No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≥30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310—73—2  

*四部分     急救措施
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,就医。

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,就医。
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,就医。

食入:用水漱口,不要催吐,可给饮醋或柠檬汁,立即就医。

接触后的急性和迟发效应、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主要影响:接触后易造成碱灼伤。

医疗护理和特殊的**:皮肤灼伤用大量清水冲洗灼伤部位后,再用2-4%的溶液中和处置。

*五部分     消防措施

特别危险性:本品不燃,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。具有强腐蚀性。

有害燃烧产物: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。

灭火方法及灭火剂:本品不燃。根据不同的着火物质,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剂。防止造成灼伤。

保护消防人员特殊的防护装备:消防员应穿戴耐酸碱消防服、防护靴。

*六部分    泄漏应急处理

作业人员防护措施、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:应急处置时作业人员应穿耐碱防化衣,穿防护靴,戴耐碱防护手套,戴防毒口罩和防护眼镜。少量泄漏时,应用水冲洗,用中和,排入污水池中;若大量泄漏,应立即建立围堰,防止扩散,收集后回收利用。

环境保护措施: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,以免污染环境。

泄漏后的消除方法:用大量水冲洗,冲洗水中和调节至中性,再排入废水系统。

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:收集泄漏的碱液,生产装置密闭,装置现场设置冲淋洗眼设施。

*七部分     操作处置与储存

操作处置: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穿耐酸碱服,戴耐酸碱手套,戴防护眼镜。避免与酸类、易燃可燃物接触。阀门要轻开轻关,防止泄漏;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稀释溶液时,应把碱加入水中,避免沸腾和飞溅。

储存:储存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库房,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**过35℃,相对湿度不**过80%。储罐应设置围堰,并有明显标志。围堰内严禁堆放易燃物、可燃物和酸类物质。储罐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
*八部分     接触控制/个体防护

较高容许浓度:中国(MAC)2mg/m3。(GBZ2.1-2007 “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”)。

监测方法:火焰光度法。


szhlsx.cn.b2b168.com/m/
联系我们

在线客服: 446400653

联系人:赵经理

联系电话: 15962651369